来源:小编 更新:2024-11-11 08:01:45
用手机看
三国风云:孙亮——吴国少帝的短暂而坎坷的一生
孙亮,字子明,三国时期吴国第二位皇帝,公元252年至258年在位。他是吴大帝孙权的第七子,因其母潘皇后得宠,最终被立为太子。然而,命运多舛,年仅十岁的孙亮在父亲去世后即位,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。
孙亮即位初期,政权主要把持在受托孤大臣诸葛恪、孙峻和孙綝手中。诸葛恪广施德政,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,免掉拖欠的赋税,取消关税,民众无不高兴。然而,诸葛恪逐渐独断专权,失去民心。孙峻和孙綝尤为险恶傲慢,嗜好杀戮,群臣宗亲对二孙的统治多有不满,试图反抗,政变频频却始终无果。
孙亮十五岁时开始亲政,孙綝一度因为恐惧避其锋芒。孙亮有意除掉孙綝,但因为外戚谋事不慎,内无良辅,最后竟先被孙綝下先手废掉了。孙亮在位期间,政治腐败,民生凋敝,百姓生活困苦。
孙亮在位六年,最终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。永安三年(260年),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,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(一说被毒杀),终年18岁。孙亮的短暂而坎坷的一生,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个悲剧。
陈寿评价孙亮童孺而无贤辅,其替位不终,必然之势也。孙亮的一生,充满了权谋与斗争,他的悲剧命运,也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的黑暗与残酷。
孙亮,这位吴国的少帝,虽然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坎坷,但他勇敢地面对了命运的挑战,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。他的故事,让我们感叹历史的无情,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。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,孙亮虽然未能留下辉煌的业绩,但他的名字,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篇章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