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灵芸,字夜来,三国时期魏国人,是魏文帝曹丕的妃子。她不仅容貌绝世,才情出众,更因其独特的经历和传说,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。
薛灵芸出生于常山真定(今河北正定),家境贫寒。她的父亲薛业是亭长,母亲陈氏则随丈夫住在亭旁。尽管生活困苦,但薛灵芸自幼聪慧过人,尤其擅长女红。据《拾遗记》记载,薛灵芸虽身处深帷之内,不用灯烛之光,裁制立成,非夜来缝制,帝则不服,宫中号为针神。可见其技艺之高超。
关于薛灵芸的传说,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“红泪”典故。相传,薛灵芸初入曹魏文帝曹丕后宫时,因灯光昏暗,不慎撞上水晶屏风,鲜血擦去后,伤处留下如朝霞将散的痕迹。后来宫中女子见薛夜来受宠,便争相在两鬓边学著薛夜来的伤痕,用朱砂、胭脂等红色膏料画上面饰,称晓霞妆。后来演变为斜红型式,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妆容。
薛灵芸不仅容貌出众,才情亦不凡。她擅长诗词歌赋,尤其擅长针工。据《拾遗记》记载,薛灵芸妙于针工,虽处于深帷之内,不用灯烛之光,裁制立成。非夜来缝制,帝则不服,宫中号为针神。可见其在针工方面的造诣之深。
然而,这位才情与美貌并重的传奇女子,命运却颇为坎坷。据《艳异编》记载,薛灵芸在咸熙元年(264年)被选入六宫,然而在前往京师的途中,她因思念父母而泪如雨下,最终泪尽而亡。她的红颜薄命,令人惋惜。
薛灵芸的一生,虽然短暂,但她的才情与美貌,以及那红泪传说,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她成为了斜红妆饰的创始人,被后世奉为针神。同时,她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各种文学作品,如《妆楼记》、《女聊斋志异》等,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薛灵芸,这位三国时期的传奇女子,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才情,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。她的故事,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坚韧与智慧,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