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读者朋友们,你是否曾在阅读一本好书时,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?而这一切的背后,都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——叙述者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叙述者的神秘面纱,探索这个在文学世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角色。
在叙事文学的世界里,叙述者就像是故事的引路人,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。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有叙述者。有人认为,有些叙事作品没有叙述者,事件自行呈现。但事实上,这种看法并不准确。任何故事都必然至少有一个讲述者,无论这个讲述者是作为人物的叙述者,还是隐姓埋名的叙述者。
叙述者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。他们可以是真实作者,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。在自传体叙事文中,叙述者是真实作者的可靠代言人。而在虚构的叙事作品中,叙述者身上也可能有真实作者的影子。比如,普鲁斯特《追忆逝水流年》中的马赛尔,张贤亮《绿化树》中的章永麟,王安忆《六九届初中毕业生》中的那个女中学生,都印上了真实作者个人的经历和个性。
叙述者在叙事文学中扮演着多重角色。他们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,更是倾听者的引路人。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视角,将故事中的事件、人物和情感传递给读者。
在广告叙述中,人物的出现方式有三种:直接出现人、人格化的角色充当人物、文本里未直接出现人物,但解读时需要读出人物。比如,劳斯莱斯轿车广告中,一位知名的劳斯莱斯工程师作为专家身份出现,提供商品的权威说法。
叙述者的视角是叙事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。常见的叙述视角有第一人称、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。
第一人称叙述: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,叙述视角多为限制叙述。比如,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中,叙述者“我”是故事的主人公,由于主人公绝然不可能全知,所以这类作品中叙述视角的限制最大。
第二人称叙述:在传统的叙事性作品中较为少见,多出现于吁请、呼告等情况中。使用第二人称进行创作,可以“你”强制性”地将读者拉进了故事,产生一定的陌生效果。
第三人称叙述:既可以使用全知视角,同时也可以使用限制视角。汪曾祺的小说《陈小手》中的叙述就是全知的视角。
在叙事作品中,叙述视角往往发生一定的变化,有时会从第一人称切换到第三人称,有时会从全知视角切换到限制视角。这种人称变换的艺术,可以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。
叙述者的可靠性也是叙事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。可靠叙述者是指叙述者所讲述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,而不可靠叙述者则是指叙述者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存在偏差或误导。
在《祝福》这篇文本中,叙述者“我”是一个不可靠叙述者,他不能算作一个文学形象,但可以通过对人物、事件进行评论的方式来对文本进行干预。
亲爱的读者朋友们,叙述者这个角色在叙事文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视角,将故事中的事件、人物和情感传递给读者。让我们一起感谢这些默默无闻的叙述者,是他们让我们的阅读之旅变得更加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