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在我国的第78集团军某旅,有一支传奇般的队伍——白老虎连。他们的故事,就像一面鲜艳的战旗,在历史的长河中飘扬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走进白老虎连,感受那面战旗背后的传奇故事。
白老虎连的前身,是诞生于1940年的五龙山抗日大刀队。在1948年解放锦州外围战斗中,白老虎连与敌连续激战16小时,全连183人战至仅剩37人,仍坚守阵地,直至任务胜利完成。战后,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授予他们“白老虎连”荣誉称号,并颁发“死打硬拼”战旗一面。这面战旗,成了白老虎连的传家宝,也是他们精神的象征。
几十年来,在这面战旗的鼓舞下,一代代白老虎连官兵接续书写奋斗故事。他们注重利用仪式文化教育引导官兵自觉传承英雄精神。比如,在连队组建纪念日,他们会重温入连誓词,让官兵们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。
“进了虎连门,就是虎连人。”这句话,是白老虎连多年坚持的传统。新兵入连,首先要参观连队荣誉室,上光荣传统教育课,学唱连歌,与战旗合影。只有深入了解“白老虎连”的过去和现在,才能知道未来应该怎样当好“虎连人”。
94岁的老战士梁才,曾是白老虎连解放锦州外围战斗中生还的37名勇士之一,也是37人中最后一位离世的。2017年,该连官兵和梁才取得联系,并决定前去看望老前辈。得知消息后,梁老早早地穿上旧式军装,在门口翘首以盼。当他见到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官兵时,眼中涌动着千言万语。
梁老打开了话匣子,讲述着战斗故事。听着梁老讲述的战斗故事,该连官兵感觉荣誉室里那些原本静态的文字,仿佛被赋予生命,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战斗场景。
辽沈战役打响前,白老虎连16岁的战士李杉,曾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但组织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,暂时没有批准。战斗打响后,李杉看到战友们在敌人坦克前接连倒下,眼中燃起愤怒的火焰。他毫不犹豫地扛起爆破筒,钻进敌坦克下。随着一声巨响,坦克被成功炸毁,李杉却再也没能站起来。战友杨森不顾一切将他背回,在他的胸口,发现了一封沾满血迹的入党申请书。
这份入党申请书,成了李杉的绝笔。梁才在世时,连队多次邀请他与新战士对话。梁才的讲述,让刚到白老虎连的新兵很受震撼。
该连荣誉室里,还陈列着历年新兵入伍仪式照片。这些照片后面,一条写着“进了虎连门,就是虎连人”的横幅引人注目。进”与“是”之间,蕴含着该连多年坚持的传统:新兵入连,先要参观连队荣誉室,上光荣传统教育课,学唱连歌,与战旗合影。
只有深入了解“白老虎连”的过去和现在,才能知道未来应该怎样当好“虎连人”。该连郭指导员说,新同志们完成这4件事后,眼里有光。
这面战旗,见证了白老虎连的辉煌历程,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。让我们向他们致敬,为他们的英勇事迹点赞!